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据德国《焦点》周刊网站8月10日报道,制药业的高利润率引人非议。因此,当威胁要对欧洲药品征收高达250%的“恐怖关税”时,他知道民众是支持自己的。特朗普已致函17家药业集团,发出了要它们在9月29日之前降价的最后通牒。
美国以高关税要挟欧洲药企就降价做出“有约束力的承诺”。欧洲也可能反制美国。这一切都给习惯了稳定经营环境的欧洲制药业敲响了警钟。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大药业集团和美国政府都在为打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战做准备。欧洲的药业巨头,尤其是瑞士的罗氏和、法国的赛诺菲、英国的阿斯利康和德国的拜耳,突然发现其数十年来建立的全球分工体系受到质疑。它们越发意识到,政治风险会突然降低利润并扰乱投资计划。
特朗普的“关税言论”为何会重创制药业呢?原因有三:第一,药物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环环相扣。有效成分的生产、产品包装和临床试验分别在不同国家进行。因此,关税虽然不会影响药物研发,但会影响物流和利润流。第二,许多跨国药业集团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美国。而美国政府与德国政府不同,几乎不管制药品价格。这意味着,以加征关税和要求降价为形式的政治干预措施,会在两方面降低欧洲药企的利润。因此,欧洲药企正斥巨资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第三,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股价和投资者预期上。尽管欧洲药企营收状况良好,但关税争端升级的前景已经导致其股价大跌。这在短期内会破坏制药业的融资环境,提高新项目的融资成本。
而且,特朗普也很清楚将对欧洲药品征收的关税提高到250%会打击谁:在营业额位列全球前十的药业集团中,有6家是美国公司,比如辉瑞、默克、礼来。如果特朗普在药物领域落实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那么这些美国公司将是首批受益者。
欧洲药企管理层的回应能说明很多问题。诺华首席执行官万思瀚说,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的政策。他强调,加强运营(即投资建设美国本土产能)是最佳的应对措施。拜耳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则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悦。他说,加征关税毫无经济意义,会损害药物研发和患者利益。显然,这家因除草剂官司败诉而须支付巨额赔款的德国药业集团,目前没兴趣在美国投资。罗氏的高管则强调,美国市场对该公司有重大战略意义,并称正考虑采取措施减少依赖性。
这对患者、政界和投资者分别意味着什么呢?在短期内,经营成本上涨和融资成本增加将导致药物涨价。在中期内,制药业会将更多产能转移到美国,而这意味着其全球生产体系的效率将下降。这会导致药企再次有动力彼此结盟,推行本土化生产战略并大搞政治游说活动。制药业将试图通过投资、诉讼和政治行动来控制损失,但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利润可能下降和创新成本可能增加。
一言以蔽之:欧洲药企并未陷入恐慌,而是接受了新现实。对药业巨头来说,这意味着要规避风险和转移产能。政界则应意识到,为所有单边决策买单的最终都是患者。(编译/王勍)
俊升配资,炒股开户平台,配资114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