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两个成语经常被放到一块使用,那么它的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来源呢?
千古第一奇文《西铭》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一篇著名哲学短文,原名《订顽》,后由程颐改题为《西铭》。
图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家应该对这几句话不陌生,它被称为横渠四句,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至高追求。
图片
( 张载)
而这几句话,正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张载提出来的。
“横渠四句”成为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支柱。
《西铭》一文最后有这么一句: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也,表判断句。“庸“通“用〞。汝,你。上半句:富贵福气恩泽将丰厚我的生活;下半句:贫贱的条件,令人忧虑的环境,是像用玉石一样磨砺成就你的事业。
张载通过这句完整的话,强调人生的平衡:顺境可以丰富生活,但逆境也能磨练品格,最终促成成长。
玉汝于成。玉,像玉石一样磨砺。汝,你。《礼记》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逐渐凝练为成语“玉汝于成”。
那么“功不唐捐”又是什么意思呢?该词出自佛教经典《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文为“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
佛经中原为“福不唐捐”之语,“福“改为“功”,后亦被写作“功不唐捐”,为后人沿用。显然,“功不唐捐”比之“福不唐捐”普适性更强一些。
“唐”在古文中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捐”即“舍弃、虚耗”,“功不唐捐”意思是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白地浪费,必然会有回报。为国牺牲叫为国捐躯。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引用,用来鼓励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图片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座右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俊升配资,炒股开户平台,配资114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